晒太阳、烘烤、洗茶,网上教的这些方法,真的可以挽救发霉白茶吗?

[复制链接]
查看93 | 回复0 | 2025-9-19 11:30:0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《1》
九月的福州,刚过白露节气,却半点不见秋凉。
整个城市,被湿燥气息裹得严实。
晚间一阵大雨骤降,茶室里的湿度计直指85%。
案头那罐前不久从茶厂拿回来的特级白牡丹,刚喝了一半。
此刻揭开罐盖,茶叶表面已经有些泛湿了。
心中暗叫不好,马上转移到干燥、避光、通风的书房。
还好没有霉点,补救措施又比较及时。
后面用铝袋保存起来,茶叶才避免了霉变。
想起上周在三坊七巷的茶摊闲聊,听到一个匪夷所思的说法。
有人说发霉的茶叶不用丢,茶叶晒晒干,多洗几遍还能喝。
茶叶霉变之后,生成了大量有害物质和霉菌。
这样的茶,如何还能入口?
所以,茶再金贵,见了霉点就得赶紧扔。
再好的茶,发霉了也就没有饮用价值了。
《2》
水分、温度超标,是茶叶霉变的两大警戒线。
福州的气候,湿燥交织,就成了茶叶霉变的“温床”。
茶叶疏松多孔,会悄无声息的吸附空气中的水汽。
肉眼看不见,但内部水分含量早已突破安全线。
一旦茶叶内部水含量超标,微生物就会大量繁殖。
这些微生物以茶多酚、氨基酸为食。
不仅分解这些风味物质,降低茶叶的鲜爽度和口感。
更会代谢出黄曲霉素等有害物质。
而温度,则是加速这些霉菌繁殖的最大帮凶。
温度超标之后,为霉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。
它们快速分解茶叶内物质,并形成茶叶表面的霉斑。
由此,茶叶彻底霉变。
而受潮霉变之后,哪怕干度再次降低,茶汤依旧不好喝。
前阵子有茶友为救发霉的白牡丹,特意选晴天拆开暴晒半日。
冲泡前又用沸水反复冲洗,结果茶汤依旧带着淡淡的酸涩霉味。
退一万步讲,就算是霉味没了。
这样用沸水冲下来,哪里还有茶味呢,为什么不直接喝开水?
所以,茶叶受潮发霉后就别再喝了。
《3》
另外,茶叶受潮发霉后,不仅风味全无,还存在健康风险。
白茶因为不炒不揉的工艺,保留了更多的原始形态。
受潮后茶饼边缘会先发暗,白毫随之失去光泽。
原本该转化出来的枣香和药香,全变成了土腥味。
有茶友觉得轻微发霉没事,反正喝的是老味,实则大错特错。
白茶的陈韵,源自体内物质的良性转化。
而霉斑带来的,是微生物代谢的异味,二者天差地别。
更要命的是健康风险。
茶叶本身不含毒素,但霉菌产生的毒素稳定性极强。
长期摄入霉变茶叶中的毒素,可能会损伤身体。
不管是出于口味选择,还是为了健康考虑。
发霉受潮的茶叶,都别再喝了。
《4》
面对发霉的茶叶,茶友们抱着惜物的心态,总会琢磨一些补救措施。
最常见的暴晒除霉,上文已经提到过了。
紫外线只能杀死表面的霉菌,杀不死内部的毒素。
反而因为暴晒,白茶内部的内含物质二次破坏,香气也完全挥发。
此时,茶叶真的只剩下了酸涩霉味。
洗茶去霉也不靠谱,洗茶时间短短十几秒。
根本渗透不进茶叶内部,有害物质还藏在里面。
还有用烤箱烘烤的,觉得能够烘干潮气。
殊不知,霉菌毒素遇高温可能变毒变强。
而且烘烤会让茶碱、咖啡因过度释放,喝了更容易失眠心悸。
可见,只要受潮发霉了,什么补救措施都是徒劳。
与其喝变质发霉的茶,不如从下次存茶开始,用对存茶方法。
存白茶时,要用”三层包装法“。
内层铝袋遮光,中层塑料袋防潮,外层用瓦楞纸箱。
每一层都要扎紧封严,还要离墙离地。
同时,避开浴室、厨房这些潮湿的地方。
《5》
说到底,喝茶喝的是一份闲情雅致,更是一份安心。
那些被潮气侵蚀,霉菌盘踞的茶叶。
早已失了茶的本真,藏了健康的隐患。
与其抱着惜物的执念尝试,不如坦然舍弃。
毕竟,再好的茶韵,也抵不过身体的无恙。
再贵的茶价,也换不回一份踏实的舒心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228

主题

69

回帖

1276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12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