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年,我们去拜访一位白茶界的前辈。 这位前辈的喝茶厅里,摆着一箱子,白茶。 彼时我们尚未入门,日常喝的还是武夷岩茶。故此看不出来,那箱茶是白茶的什么品类。 现在回想,应该是白牡丹或者牡丹王等级的。 但那箱子茶,并没有密封,而是大喇喇地敞开着口子,就那样摆在地上。 阳光当然是可以照到箱子里面去的,空气也是可以肆无忌惮地进入箱内、氧化茶叶的。 是以,那一箱茶,在我们见到的时候,它不是绿白二色的,它是红色的。 是的,一箱子白茶,呈现着可疑的红色。
刚进去的时候,我们只是随意地扫了一眼这箱茶,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劲。 然后,茶过三廵,熟起来了,话题也聊开了的时候,李麻花李大嘴开始问了。 她问,指着地上那只箱子,老师,这箱茶是什么茶呀? 在刚学习白茶的李麻花的逻辑里,白茶当然是白色为主的,毕竟白毫是白色的嘛。 但是,这箱明显是红色的,不应该属于她所理解的白茶的范畴。 故有此问。
前辈很尴尬地停顿了一下,给我们分茶的手速也慢了下来。 不过前辈毕竟是前辈,吃过的盐比我们喝过的汤都多,见多识广的他很快就调整了过来,面不改色地,继续给我们分茶。 李麻花被晾在一边,没说话。 喝了一杯之后,前辈才回答李麻花的问题,地上那箱茶,是白茶。 咦,李麻花更疑惑了,刚才不是讲白茶是绿白二色的吗,怎么这会子红色的也是白茶了? 看过前辈的脸色,我用眼神制止了李麻花的继续提问。 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,她的这种一问再问,是一种冒犯,是一种不可言说的错误。 有了这段小插曲,又喝了一小会儿,我们就告辞了。
过了一年,我们终于在白茶圈里略窥了门径。 我们也终于弄明白,那位前辈桌子放在地上的那箱白茶,是没存好的白茶。 没存好,见了光,才会泛红,变成红色。 只是不知道,前辈是因为什么原因才让这款白茶放在地上见光的。 想来是做坏了,于是拿它做实验,看看不密封存放的白茶,时间长了会变成什么样子吧。 茶界的很多人,都会去探索和实践,所不同的是,有人是用自己的茶,有人是用别人的茶。 老S就年年都会在技术上改良一小点,拿一款茶青去试验。 实验当然会失败。 但幸好,老S每年的小改,都大有收获,不但没有把茶做坏掉,还得到了一款更新的风格。 每年的特制白牡丹,就是这样一款实验佳作。 做了改良,且幸运地没被做坏,且更加美好了。
白茶储存,如果不避光,肯定会泛红。 除此之外,如果还不密封,就会受潮,跑气,变味,生成酸味臭味烟味等等怪味异味..... 让一款鲜香醇爽的白茶,变成臭气熏人的劣茶。 实在是,暴殄天物,引人神共愤。
|